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拉纳·米特日前接受《参考消息》驻纽约记者杨士龙与刘亚南专访时表示对对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应该更多地被看到。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拉纳·米特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应该更多地被看到。
米特在其著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中指出:“中国是东方主战场,倘若当时中国向日本投降或达成任何妥协协议,二战进程必将彻底改写。”在他看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对对配,中国坚持抗战具有重要意义。数百万日军被派往中国战场,而非亚太其他地方。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反法西斯联盟要取得整体胜利会“特别困难”。
米特认为1938年是二战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他说,当时中国的处境看起来非常糟糕,北平、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都被日军占领。“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像日本这样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敌人呢?然而,中国坚持抵抗,而这一事实改变了一切。”米特强调中国坚持作战的重要性,“如果中国在1938年投降,或者当时与日本达成某种协议,那么那段历史将会截然不同。这提醒我们,中国早期顽强抵抗所作出的贡献非常重要,是那场最终演变为全球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米特指出对对配,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战略著作之一。这是一部具有深远价值的作品。今天这本书仍被世界各地的军事院校师生研读,在学术场合被专家学者研究讨论。他说,《论持久战》提出游击战等形式在中国可能更有效。在被侵华日军渗透或控制的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通过多种方式对侵略者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米特告诉记者,二战对中国绝对是一场严峻考验,很多后续影响在战后甚至在当下仍然可以看到。他举例说,中国为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而感到自豪,正是中国在二战中作出的贡献为其赢得了在联合国的地位。
米特表示,对于中国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外界的看法受到广泛因素的影响。西方现在仍然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努力、牺牲和真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讨论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方面,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应该让政治退后,让历史上前。”
谈到近年来的中国抗战史研究,米特说:“对中国抗日战争深入且重要的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很大发展。起初,大量研究集中在精英政治和军事战略等重要话题上,这些领域仍然非常重要,因为不了解它们,就无法理解战争的全貌。但近年来,对战争社会史的研究增多了,包括研究入侵、占领和抵抗如何改变中国社会。人们对某些话题也产生了更多兴趣,比如中国大量人口被迫逃亡带来的社会变革。近年来,这些有关在战争中受苦受难的普通人的故事越来越常见。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展,应该得到大力推动,尤其是在还有少数人(他们在小时候经历过战争)能够通过口述史和其他回忆录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
米特还强调,无论是这场战争,还是其他任何战乱,其教训都是深刻的。战争提醒我们,绝不能轻视战争,应该认识到战争是人类社会中最具破坏性的现象之一。“我们应该通过历史来理解如何以持久、公正和恰当的方式缔造和平。”
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