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民叫关立枝,保定安国县人。说他是老司机,可不是开“洋车”的,年轻时喜欢驾驭“驴车”干农活,壮年时期鸟枪换炮点搭网配资,做“大马车”驭手,说他是老司机也不为过。一个农民一生两次与毛泽东不期而遇,听起来有点不着边际,实际可就真实发生了。不妨听我给您唠几句。
安国县临近河北高阳县,高阳县布里村是晚清重臣李鸿藻的故乡,他的儿子李石曾是中国留法第一人。1915年6月李石曾曾经在法国豆腐厂工作,为了让闭关锁国上百年的国民救国图强,提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口号。受此影响,旅居法国的蔡元培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
为使留法青年出国前接受必要的技能培训,一九一七年夏,经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李石曾、段宗林在高阳县布里村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即“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主要教授法语、国文并进行工艺实践。
展开剩余67%关立枝的哥哥获得了“留法工艺学校”的学员资格。由于那时交通不便,关立枝就赶着家里的毛驴车送哥哥去当时归属蠡县的农村布里“留法工艺学校”,经初级学习完成后进入在保定市育德中学的留法勤工俭学高级班。同时由布里村转到育德中学高级班的还有30多名湖南籍学生,蔡和森和毛泽东是这些湖南籍学生的召集人。
1918年10月6日,蔡和森和毛泽东专程从北京赶到保定火车站迎接前来报到的三十多名湖南籍学生,蔡和森担任“南方班”班主任兼国文教员。在这里关立枝第一次见到了25岁的毛泽东,他那时还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关立枝听到了这些湖南子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要把这天和地彻底翻个个”。
40年后,1958年8月5日,在家乡赶着大马车为集体跑运输的关立枝,再次见到了已是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那年毛泽东主席已65岁,为了解农村农业发展情况,1958年8月4日下午在徐水县大寺各庄视察,5号来到安国红星合作社,在这里关立枝遇到毛泽东,和刚从玉米地钻出来的毛泽东在一个窝棚里热烈谈论“实行合作化,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新蓝图。
之后,毛主席一行在6日到了河南新乡七里营,7日在商丘道口农业社,9日到了山东历城北园水屯村农业社,10日到了天津……
虽然这次关立枝与毛泽东相会的时间不长,但留下的影响极其深刻:在曲圣关汉卿的故里,历经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有过六月雪的土地上见到了红太阳,几千年大小不一的私有制土地都连成了一片,万亩丰产田在大平原上一望无垠点搭网配资,劳动的歌声响彻了村庄田野,日月换了新天!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